“在每一處風景中,投射理智與情感?!保≒rojecting reason and emotion in every landscape),這是 64 歲的西班牙建筑設計師 Fernando Menis 寫在他工作室主頁的一句話?!帮L景”這個詞所蘊含的公共性與開放性,透露出這位設計師對公共空間的關注。
Fernando 的最新項目,是為波蘭西部文化城市托倫(Toruń)設計一座名為“CKK Jordanki”的音樂廳,地址位于新城區與老城區交接的一個綠化帶上。盡管委托方的要求是完成音樂廳的基本功能即可,Fernando 卻用同樣的預算創造出一個靈活變換的多功能空間,可以容納任何形式的音樂會或演出。
從外部格局上看,Fernando 只使用了一半的土地,將另一半留給城市公園;中間僅用一個綠色的拱門隔開,這樣既能從公園里望見音樂廳,也能讓整個公園看上去更開闊些。為了保證行人能看清河水流過的樣子,音樂廳的高度也盡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內,硬朗的線條和樸素的色彩讓它看上去就像天然原石一樣,和諧融入周邊環境。
走進音樂廳內部,灰白漸變成淺紅,線條也柔和起來。Fernando 把托倫傳統建筑中常用的紅磚磨碎,揉進灰白水泥中一起使用,象征新老城區的交界、現代與歷史的分野。
這種材料的運用手法是 Fernando 在 2005 年設計特內里費 Magma 藝術及會議中心(Magma Art & Congress)時開始實驗的,稱為“picado”;不僅可以讓建筑外觀呈現出原始粗獷的風貌,也有很好的聲學效果。
各個功能區隨著屋頂的弧線流動交織在一起,彼此區別也彼此補充,可根據演出需求靈活調整。其中有兩個區可以通過移動墻壁合二為一,成為主劇場。
另外,起伏的天花板也有很好的吸音效果,即使同時舉辦交響樂演奏、話劇、歌劇、電影展映等音響要求各不相同的活動,也不會相互影響。整個大廳還可以向外打開,將舞臺和公園連通起來,上演露天表演。
Fernando 打趣地說,來到這里就像吃波蘭傳統美食 Zurek 一樣——這是一種用圓形面包乘裝的傳統濃湯,你在吃的時候得先把頂上的“蓋子”揭開,才能看見里頭豐富的湯料。
Zurek
托倫市
“我希望修建這樣一座音樂廳——它要盡可能高效,能同時為公眾提供各式各樣的演出和服務;它也要配得上這座城市,讓托倫市民覺得驕傲。這個建筑就是我寫給托倫的一封情書。”
CKK Jordanki 在設計階段已獲得世界建筑節“文化未來類項目”中的第一名,今年初建成后又獲得由波蘭雜志 Nowosci 頒發的“Zlota Kareta”獎。
(文章來源:好奇心日報)